您当前位置: 教学指南> 课程标准> 《居住建筑与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居住建筑与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4-09-28 10:19 浏览次数:77604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居住建筑与小区规划》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居住建筑与小区规划                  学   分:3.5

课程代码:F030100413                         学    时:54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构造

后续课程: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高层建筑设计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

编 制 人:矫苏宁

审 核 人:刘圆圆

制订时间:202091


二、课程性质

  《居住建筑与小区规划》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根据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以当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核心,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和居住区规划进行合理整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

   其课程内容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等专业的必要环节,也是这些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专业覆盖面宽。同时,注重以国内外优秀工程实例分析启发和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设计研究方法。讲授的内容以城镇居住建筑和居住区为基本目标,力求全面概括现代居住建筑和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设计内容。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居住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认识和了解居住建筑设计的性质和任务开始,通过对居住建筑一般规律的学习,结合当代居住建筑、居住区发展动态及名家的居住区规划作品学习赏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居住建筑设计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设计课程中有能力设计出适应我国现阶段不断发展的城市住宅方案。

   本课程贯通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时段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培养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与之互动的建筑设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开设依据是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目标是掌握居住建筑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理论。

教学过程就是设计实践过程,每个课题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其学习状态表现为连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想做结合,理念与方法并重互动,学生也因而具有较强的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原理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创作能力:具有根据设计任务书,独立进行方案设计的基本能力

  表达能力:具有科学规范的建筑制图能力和建筑艺术的表现能力

  综合能力:具有专业拓展的交叉学科的视野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2.知识目标:

  掌握居住建筑及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掌握居住建筑及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方法,熟悉相关规范与标准及相关法规等

  3.素质目标:

  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

  身体素质:各方面身体素质水平良好,为工作、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的适应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编号及名称、内容)

序号

项目(模块)名称

学时=(理论+实践)

1

居住建筑设计

30=(12+18)

2

居住区规划

24=(12+12)

合   计

54=(24+30)


   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一般指二级项目内容)

编号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学时

能力目标

主要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

及步骤

结果

(可展示)

1—1

居住建筑设计

——

基本原理

6

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相关技术指标和评价标准及未来发展方向

常用住宅套型调研、并作分析报告

后期作业

1—2

居住建筑设计

——

套型设计

12

能够根据要求合理进行住宅套型设计和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原理

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原理

1.训练方式:

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模拟练习。

居住建筑套型设计

1—3

居住建筑设计

——

住栋设计

12

能够独立进行低层、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和地域环境特色的住栋设计

住宅楼栋类型和设计要求,低层、多层、中高层及高层等设计相关原理

居住建筑住栋设计

2—1

居住区规划

——

基本原理

6

掌握居住区设计的相关理论,能够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概念与特征,环境功能与构成及设计原则与程序方法

2.训练步骤: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2).教师分析真实案例

(3).学生操练进行模拟设计

(4).教师总结并个别辅导

后期作业

居住区

规划设计

2—2

居住区规划

——

建筑组团布局

6

能够对居住建筑和配套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组团布局设计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2—3

居住区规划

——

道路停车系统

6

能够进行居住区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要求,道路类型与等级,交通组织方式,停车设施布置原理

2—4

居住区规划

——

绿地景观场地

6

能够进行居住区绿地景观与活动场地规划设计

绿化景观的功能和设置标准,场地设计的相关要求


  (三)教学进度设计(本表不含节假日)

周 次

单元标题

能力目标

项目

编号

知识目标

考核内容 与方法

1

1-2

6

居住建筑设计

——

基本原理

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

1—1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相关技术指标和评价标准及未来发展方向

后期作业

2

3-6

12

居住建筑设计

——

套型设计

能够根据要求合理进行住宅套型设计和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1—2

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原理

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原理

居住建筑 套型设计

3

7-10

12

居住建筑设计

——

住栋设计

能够独立进行低层、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和地域环境特色的住栋设计

1—3

住宅楼栋类型和设计要求,低层、多层、中高层及高层等设计相关原理

居住建筑 住栋设计

4

11-12

6

居住区规划

——

基本原理

掌握居住区设计的相关理论,能够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

2—1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概念与特征,环境功能与构成及设计原则与程序方法

后期作业

5

13-14

6

居住区规划

——

建筑组团布局

能够对居住建筑和配套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组团布局设计

2—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根据学生后期绘制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及其规范要求,并是否能合理运用

6

15-16

6

居住区规划

——

道路停车系统

能够进行居住区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2—3

道路交通要求,道路类型与等级,交通组织方式,停车设施布置原理

7

17-18

6

居住区规划

——

绿地景观场地

能够进行居住区绿地景观与活动场地规划设计

2—4

绿化景观的功能和设置标准,场地设计的相关要求


   (四)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1.介绍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20分钟)

  2.讨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提出适居性的基本原则,引出适居性设计的的技术指标,讨论居住建筑的经济评价(20+20分钟)

  3.讨论未来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20分钟)

  4.布置作业:学生自家住宅的平面图的印象绘制,并相互讨论其设计优缺点,为下次课套型设计做准备。(20+20分钟)


   四、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理念,以多样、趣味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后期的绘图实训、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生产实践等突出实践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以真实工程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过程性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考 核 标 准

考核方法

评分比例%

过程考核

上课考勤

不无故旷课,不迟到,不早退。

点名

10

学习态度

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上课提问

10

课内项目

快速准确的绘制完课内项目

评分

40

结果考核

综合测试

按时完成,图纸正确.

评分

40

合          计

100


六、教材的选用

   (一)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

教材与讲义应以模块化教学为方向,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以培养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二)推荐教材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胡仁禄,周燕珉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别(2018版)。

   (三)教学参考资料

1.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武勇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版别(2009-1-1

2.《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新住宅平面设计》,贾耀才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4.《住宅平面(19201980年住宅的发展线索)》<>彼得·法勒著建筑工业出版社

5.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聂兰生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住宅建筑设计图说》,张原等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七、主要教学资源要求

   (一)教师要求

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学历、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1、具有建筑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建筑设计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

2、熟悉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能担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指导工作,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3、熟悉本行业的技术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与3家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熟悉企业生产现状,能及时将企业各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企业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近3年中应有企业一线实践经历。

   (二)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课程教学对教室环境、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主要要求:

教室环境需求:配有专业制图座椅和多媒体投影仪的建筑绘图教室;配有专业制图软件的图形图像实验室;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积极联系建筑相关企业、设计单位提供部分教学设备,大型绘图设备,等专业工作所需硬件设施;还可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如在建项目或房地产公司的楼盘、工地可供学生现场参观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材的编写应当以新课程观、新教学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选用国家教委规定使用的高职高专推广教材;在一些实践性教学课程,我们还根据建筑规范、图册、标准等资料自编针对性强的辅导教材;大纲PPT电子文稿图片演示;例如:城镇住宅设计实用图集;新型住宅设计;绿色住宅设计、节能住宅设计作品选。

下一篇: 一、培养目标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